2月28日下午,计算机教研组以“DeepSeek助力专业教学”为主题召开专题教研活动,副校长史敏应邀出席,与组内教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工具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经验。会议通过案例分享、技术演示与互动交流,展现了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在教学场景中的多元价值,同时强调了AI工具的合理使用规范。
教研组教师展示了DeepSeek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。教研组长于文静老师通过生成“生活中的变量与常量”案例视频,直观演示AI解析教学难点的能力;陆春娟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课程里的采集数据章节内容,让DeepSeek生成导入案例、以及设计分层作业为例,展现AI个性化教学支持的潜力;蒋锋老师结合WPS演示PPT一键生成功能,突显AI工具链的协同效应,同时在展示使用DeepSeek生成的教学设计时,说明“指令需融入学情分析,确保内容适配学生认知水平,教学设计上知识点内容需符合课程教学标准”;潘聚星老师作为新教师,展现了积极的教研态度。他结合自身教学实践,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多个建设性观点。顾文元老师、程吉武老师均表示:教研活动学习到的DeepSeek的功能令人耳目一新,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。
最后史敏副校长肯定了AI工具价值,倡导理性应用与成果转化。她结合自身使用体验,高度评价了DeepSeek在提升教学效率中的作用。她分享了DeepSeek在报告撰写、PPT制作及信息整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,例如通过精准指令快速生成结构化内容,为教师节省了大量重复性工作时间。同时,她通过两个案例提醒教师需理性使用AI:一是盲目依赖AI生成的医疗建议可能导致误判,二是AI内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。她特别强调,“AI是工具而非决策者,教师需结合学情审核内容,确保教学严谨性”,并呼吁教研组在数据脱敏的前提下,善用AI生成教学成果,推动资源沉淀与成果转化。同时使用AI处理学生信息时须严格遵守脱敏规范,杜绝隐私泄露风险。